河北工业大学附属红桥中学(原天津市第五十一中学)始建于1955年,从立校之始,即以振兴红桥教育、天津教育为己任,“关注人,发展人”,育英哺华,耕耘不息。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历经三次合校,三次搬迁,一次更名,风雨兼程,弦歌不辍,逐步发展成为今日办学规模适宜、师资力量雄厚,育人质量和社会声誉俱佳的完全中学。
承国之运,探求崛起: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迅速完成了对旧中国教育制度的“坚决改造”,向工农敞开教育之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天津教育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天津市第五十一中学便在此时应运而生。
1955年7月11日,副校长刘海波带领建校筹备组开始招生,首届招生1100余人,按男女及年龄排列编成18个班。8月份开学时,由于校舍尚未完工,师生暂借天津市第四十中学(现天津市民族中学)校舍上课。1955年底,五十一中学校舍落成,全体师生喜迁至位于大丰桥南运河畔的新校舍。
建校初期,学校对各项工作的开展提出了“高水平,高质量”的要求,制定了教育教学相关管理制度。学校非常注重师资建设,校党支部和教务处督促教师积极参加天津市教育局举办的“红专广播函授大学”、红桥区进修学校举办的“语文大专班”等进修培训,师资水平整体提升。几年间,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办学经验不断积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初步树立起“严谨、求实、团结、进取”的校风。1959年第二届毕业生朱秀英在全市中考中取得总成绩排名第三的好成绩。
1963年,红桥区教育局将五十一中学校址从大丰桥迁至邵公庄,教学环境得到改善,教学设备更加齐全,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此时,学校师资队伍也日臻成熟,每年均有从河北大学、天津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安徽大学、中山大学等大专院校分配的毕业生来校任教,形成了老中青“传帮带”的良好师资结构,为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提供了保证。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刚刚起步、初具规模的第五十一中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受到影响。尽管如此,学校各项工作并未在浩劫中瘫痪。教师们凭着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凭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始终坚守岗位,不离讲台,教育教学成绩在逆境中执着提升。学校体育工作也悄然发展,校运动队在全市运动会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1973年,基于红桥区教育形势及五十一中学历年教育教学工作的显著成效,经区委批准,学校成立高中部,从此成为完中校,校舍面积进一步扩大。1975年,五十一中首届高中生毕业。l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教学秩序一时被打乱。但师生没有放松学习,教学成绩稳步提高。
倚力东风,日升月恒:
粉碎“四人帮”的胜利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纪元。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知识分子政策的相继落实,极大调动了学校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1980年,教育部在《分期分批办好重点中学的决定》中提出,重点中学是中学教育的骨干,起示范作用,带动一般学校前进,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全校师生积极响应号召,努力拼搏、团结协作,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当年初三3班语文中考成绩居全市之首,学校在天津市教育局组织的座谈会上做了经验介绍,社会声望进一步提升。l983年,经过层层审核和验收,天津市第五十一中学被红桥区政府认定为首批区级重点中学。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五十一中学更加注重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1984年,以李森田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大胆提出“人本管理”的理念,即在尊重和理解教师个体生命的基础上强调人本素质,注重人的价值,并逐渐形成了“情感+制度”的人本管理模式。
在李森田校长的带领下,五十一中学于1988年全面启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学校相继开展了“建设班级良好心理环境”“中学生人际交往和抗挫折能力的发展与培养”等国家级课题子课题的实验,以及“珍爱自我、心有他人”的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心理训练活动课》《德育论文集》《意志品质——名言大观》《从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三个关键环节入手,提高心理素质的研究》等研究成果,并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成果总结会,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境频拓,学脉笃成:
1995年,为了弥补公办教育经费、资源、布局的不足,在政府鼓励“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的背景下,五十一中学在全区率先成立了民办公助校——仁和中学。1996年,经过天津市教育局各项指标检测和层层考核,五十一中学被命名为市级重点中学。
1997年,五十一中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乘着教育改革的东风,学校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在创办民办公助校——仁和中学两年后,成立了仁和中学高中部,成为当时红桥区唯一一所民办公助完全中学。同期,学校与天津市第四十九中学合并,此后五十一中学高中部及仁和中学高中部迁入原四十九中学校址(红桥区芥园道习艺所南街4号)。自此,五十一中学分设南、北两院,形成初、高中相对独立、共同发展的学校布局,学校办学规模再一次扩大。时任天津市教育局局长李闻喜同志,到五十一中学进行工作调研,对学校探索民办公助高中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
1997年9月,五十一中学经过督导组评估,天津市教委验收,通过“三A”学校评审,跨入了“三A”学校的行列。同年,学校还被评为市级共青团窗口单位、市级优秀少年团校、市级优秀家长学校等。
为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学校着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经过不断思考与实践,逐渐探索出具有五十一中学特色的“思维型”课堂教学模式,即“自学—辅导—点拨”,并逐步完善为 “预习指导—教师点拨—探究训练”12字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在全校广泛使用,2008年获天津市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0年开始,王宗钊校长带领校领导班子自筹资金,对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进行改造提升。2001年,可以同时容纳1400人的体育馆在高中部落成;2002年,在全区率先配置多媒体设备,每个教室安装51寸背投彩电,建设起多功能互动式校园教学网络;2003年,初、高中校区分别配备两个能容纳56人的新机房;2004年,乘规范校建设之势,修建草坪体育场,建设校园绿地,使校园环境明显改善。
2005年,五十一中学以焕然一新的校容校貌迎来了建校五十周年纪念日。同年,全国第十四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召开,五十一中学设分会场,并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心理训练课的现场展示,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
2008年,在阎家坤校长任内,天津市第五十一中学升级为正处级单位。2009年,学校顺利通过第一批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达标检查;同年,经天津市教委批准,五十一中学高中部增设美术动漫设计班。
发展中,学校坚持运用和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传统特色优势,强化教育管理实效,为每一名学生配备辅导教师,定期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并填写记录,持续跟踪,让心理健康工作深入到每一名学生。
乘势而上,云程发轫: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格局、教育资源配置不断调整变化,为寻求突破、获得长远发展,刘凯校长带领干部教师挖掘学校文化内涵,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升华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仁以修德,和而立业”,唱响了 “仁和教育”的办学特色,明确了“以特立校,唯特发展”的发展定位。在校园文化的润泽下,一系列团结向上的特色活动竞相开展。“‘仁和杯’教学技能竞赛”“优秀团队评比”“学科组长论坛”等,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清明祭扫缅怀先烈”“春风义卖”“校园文化艺术节”“毕业典礼”等,生动地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爱他人的教育;魅力足球、活力篮球、速风田径队、“仁和”合唱团、心理社、快乐调色盘、笔绘动漫、艺术创意社、洇染书画社、装饰画、魔方社团、京剧社等特色学生社团,使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学校综合实力整体提升,于2015年顺利通过天津市普通高中现代化标准评估验收。
同时,学校继续运用和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传统特色优势,强化教育管理实效。2010 年9月,五十一中学与天津市社会心理学会正式签署协议,成为天津市心理实验学校。学校2013年成立全市首个 “学生代表大会”,由学生选举代表参与学校建设管理,调动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
2017年7月,因全区调整教育资源布局,学校需整体迁移至红桥北大街58号,周洪亮校长带领全体干部教师,统一思想、凝心聚智,围绕区、局中心工作大局,务实笃行,克难进取,最终在时限要求内顺利稳妥地完成了施工与搬迁任务。2018年7月,天津市第五十一中学初、高中合并迁入整修一新的新校区,结束了分设两院管理的历史,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完中校。五十一中学自此形成了融合发展、畅达共进的新格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借力高校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地方基础教育办学水平,2019年10月13日红桥区人民政府与河北工业大学签署《合作办学框架协议》,举行河北工业大学附属红桥中学揭牌仪式,天津市第五十一中学正式更名——河北工业大学附属红桥中学。2020年9月3日,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河北工业大学附属红桥中学举行思政课一体化共建推动会,并举行签约及教育实践基地共建揭牌仪式。此外,我校还多次组织师生与河北工业大学开展教育教学互访交流活动,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在学校品质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上实现新跨越。学校与河北工业大学的合作共建,对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校际合作交流、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