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转眼已过去一半。这段难得的亲子共处时光,既有温馨的瞬间,也容易产生摩擦。亲子间的冲突,本质并非孩子“叛逆”,而是双方的沟通出现了障碍。
这个假期,让我们重新建立心与心的连接:用平等的对话代替单向的说教,用耐心的倾听代替简单的指责。让我们一起学习、重建沟通的桥梁,让温暖在彼此心间流动。
学生篇
01
合理安排 科学规划

假期是同学们调整身心的好时机,但无节制地玩乐、生活毫无规律,反而会让人更疲惫。只有合理规划时间,做到学习与娱乐兼顾,才能真正享受假期。
建议同学们给自己制定一份假期作息表,在安排学习任务的同时,也穿插适度的放松活动——比如每天坚持运动、读会儿书、听听音乐等。这样既能让身心得到休整,也能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
02
学做家务 促进家庭关系

研究发现,经常参与家务的孩子往往更自信,与父母的沟通也更顺畅高效。不妨从自己能做的小事做起:整理个人物品、和父母一起打扫房间、尝试做一顿晚饭……你会发现,这些行动一定会让父母为你感到自豪。
03
避免沉溺 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要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多关注积极正面的内容,科学使用电脑、手机,做到健康上网,别让自己沉迷其中。可以和父母一起约定好电子产品的使用规则,再配上相应的监督和奖惩办法。特别是那些容易着迷网络游戏的同学,一定要及时从游戏里抽出身来,假期里务必平衡好游戏和生活的关系。
04
觉察情绪 及时自我调整

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是情绪自己没法缓解,记得向信任的家人、朋友、老师倾诉,也可以拨打天津市阳光心理热线。一定要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不管遇到什么,你都不是孤单一人,身边有很多人在支持和爱护你。
家长篇
01
亲子沟通≠父母“一言堂”

家长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和孩子交流时,倾听与表达的时间比例如何。一般来说,听与说的比例最好不低于1:1,别让亲子对话变成家长一个人说。
想让孩子多开口,家长可以从细节做起:等孩子回应后再继续表达;认真听孩子把话说完;用表情、手势等传递出接纳和开放的态度。这些做法都能让交流更顺畅地进行下去。
02
“无用之谈”兴许更“有用”

所谓“无用之谈”,就是聊聊学习之外的事。不少家长一开口总绕着学习转,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不愿多聊。
不如试着从这些“无用”的话题入手改变:聊聊娱乐、运动,说说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或是社会上的热门事。比如每天晚饭时定个“餐桌话题”,一家人讲讲各自一天的经历,聊聊对人对事的想法,让亲情在轻松的闲聊中慢慢升温。
03
多做事少说话

面对处处和自己对着干的叛逆孩子,家长不妨试着“多做事、少说教”,用行动表达关爱。
很多时候,父母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反而让爱的表达变得狭隘。其实,多为孩子准备他爱吃的东西,买些他喜欢的小礼物,支持他去探索感兴趣的事物,这些做法能帮着建立更融洽的亲子关系,沟通自然也会变得顺畅起来。
04
刺猬比兔子更渴望拥抱

很多父母会毫不吝啬地赞美年幼的孩子,也常给他们拥抱,却容易忽略青春期的孩子,好像觉得他们不再需要这些。其实,青春期的孩子敏感又脆弱,反而更渴望父母的赞美和亲密接触。尤其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一个温暖的拥抱,往往比说再多话都有用。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像只小刺猬,可别看他浑身带刺,有时比温顺的兔子更盼着被拥抱。父母要做的,不是嫌弃他扎人,而是用爱慢慢软化那些尖刺,轻轻抱住他。
亲子关系是一段需要智慧与温度的旅程,没有完美剧本,也无绝对对错。但全心的陪伴、接纳差异的拥抱、共同探索的尝试,都在为这段关系筑牢信任的基石。
这个夏天,不妨从放下手机的专注对话开始,从允许试错的包容改进做起,从一句“你越来越自律了”的肯定出发。让日常琐碎化作滋养心灵的养分,以理解为笔、尊重为墨,一起写下属于这个家庭的成长诗篇。


编辑信息
作者/张煜婧
排版制作/李啸玄
核稿人/陈彬 彭志伟 杨颖
领导审核/孙鸿毅 姜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