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濡墨润书径,青衫漫卷寻真知。为深化美育实践,拓展学生艺术视野,2025年10月10日,河北工业大学附属红桥中学高中美术动漫班的同学们,在天津大学130周年校庆之际,走进天大人文艺术学院,开展“向美而行 以美育人”主题研学实践活动。
天津大学,这个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的基因里,流淌着“兴学强国”的志向。诞生于甲午战败、国运衰颓的晚清,中国人自己创办大学,是当时国人明耻图强、兴学救国的新路。如今,跨越3个世纪,从北洋大学到天津大学,“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如同历史深处的回响。
步入天大卫津路校区,徜徉于敬业湖畔,阳光透过铭德道上的海棠枝叶,斑驳地洒在一栋红砖灰瓦的建筑上,学生们静静地感受着这百年巍巍学府的历史内涵,从“兴学强国”的使命、“实事求是”的作风,到“敢为人先”的魄力、“矢志创新”的追求……从北洋到天大,从诞生之日起,这所学校的兴衰荣辱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依。


同学们首先来到天津大学工笔重彩研究所,观摩了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艺术+文化遗产”课程群成果展暨首届民俗艺术节展览,聆听天大曹教授和老师们讲述美术专业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综合性大学的跨学科艺术氛围,体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乐趣,激发艺术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更好地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接着,同学们又来到王学仲艺术研究所,致敬大师,膜拜经典。王学仲先生是天津大学教授、当代诗人、学者、书法家、画家,1986年创立王学仲艺术研究所,著作等身。研究所孙所长、刘教授拨冗前来,为同学们做细致而亲切的讲解,鼓励大家秉承“欧风汉骨”,树立“民族自信”,让“扬我国风、求我时尚、写我怀抱”成为自己的艺术追求。

同学们边参观,边讨论,边研磨,在沉浸式观摩中与一系列现当代大师的珍品展开了跨时空对话,当他们在画作前驻足模仿画中人物情态时,当他们在展品上留下自己摩挲的温度时,艺术传承便有了最生动的注脚。美在于领悟,而非说明,它往往是沉静的,是孕育于自身内心的充盈,灵感只有在静默中生长,才能在某个时候轻吐芬芳。对于美的事物,我们除了用笔来表达之外,更应多看、常想、深入体验。美作为深层次的生命状态,有波澜起伏,有欢欣雀跃,也有世事无常和遗憾。在不断地感受与接纳中,学生们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成为更好的自己。

通过本次学访活动,我校积极建立与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合作共建关系,努力促进与之在高中美术动漫办学特色发展、教育科研、专业教师培养、学生实习等方面的互相合作,提升我校高中美术学科组建设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衔接了高中美术课程与高校专业教育。今后高校会充分借助自身专业资源优势,为我校提供美术专业指导,并积极探索合作组织类似活动,以“大手牵小手”实现美育共建,深化美育教育教学合作,构建人才培养的资源共享机制和平台。未来我校将继续厚植家国情怀,带领师生在今后的研学写生活动中展现青春活力和创作能力。

此次活动,我校还邀请了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生和我校高中部分美术教师共同参与。
编辑信息
供稿人/王莉
排版制作/陈洁
核稿人/柳燕 陈彬 刘杰 杨颖
领导审核/孙鸿毅 姜海涛
— END —










